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更近了:微软与Cloudflare的合作伙伴关系
像Perplexity这样的服务自称为“答案引擎”,让我们得以一窥不久将来的网络形态。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们在线查找信息(以及其他任何东西)的方式,以及我们与非现实生活(IRL)领域的整体交互方式。正如许多与“进步”(广义上讲)直接相关的事物一样,它在客观层面是中性的,把它贴上“好”或“坏”的标签,更多取决于认知与立场。
科技巨头作为营利性企业,似乎并不会对与赚钱无关的方面多加琢磨。当然也有例外,比如Vivaldi 浏览器近期表明的立场,其 CEO Jon von Tetzchner 表示,浏览应当保持“以人为本”,而非由 AI 驱动。然而,这类例外恰恰印证了总体规律的有效性,尤其是在微软与 Cloudflare 等重要玩家也遵循这一规律的情况下。
微软与 Cloudflare 合作的本质是什么?
简单来说,两家公司希望把各自开发的技术“联姻”,以支撑“AI 优先”的浏览体验。
微软提出了 NLWeb(Natural Language Web,自然语言网络),这是一项新的网络标准,核心目的是让网站能够对自然语言查询作出连贯回应。作为一个开放项目推出,它引入了对话式界面,并为网站提供结构化的访问方式,使 AI 能够通过受管内容协议(Managed Content Protocol,MCP)端点筛选信息,以自然语言生成答复。
Cloudflare 的投入是 AutoRAG,一项用于自动化“检索增强生成”(RAG)的服务;它是一个爬虫,持续为网站内容建索引并进行语义化组织,将一切存入一个受管且持续更新的数据库。简而言之,这项技术对内容进行摄取与增强,并生成可供 AI 在编写答案时直接使用的片段。
基本上,AutoRAG 构建的是 NLWeb 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在上一阶段,如何正确标注内容以便搜索引擎发现,是网站所有者的职责;而现在,这似乎由第三方来完成——尽管可以预期,流行的 CRM 系统很可能会推出本地 RAG 数据库构建工具。
这都意味着什么?
对普通用户而言,好处在于他们在网上查找的任何内容,很可能都会像高级餐厅端菜一样被“端上来”:周全完整、可口易懂,并兼顾审美与易用性。潜在的坏处可能来自于网络结构本身的变化:如果不少专注于细分内容领域的网站所有者无法适应而放弃维护其资源,信息将更多来自规模更大但不够专业的参与者,这通常会削弱其可信度。
对于网站所有者而言,如果向 AI 驱动的网络转变来得过于突然,这将是一场“适应,否则淘汰”的时刻。许多人将看到广告收入下滑,甚至有人可能选择退出。正如上文所述,这会在整体上对内容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一种自然演进。倒也不必过于担心:像 WordPress 这样的平台势必会推出更新,使站点代码更“AI 友好”,并且支持势必出现的各种新变现方式。
综合来看,Vivaldi等此类产品很可能会维持生存并留住其用户群,且缓慢增长。但从更大层面看,AI 代理、AI 浏览器——不管最终叫什么——都将长期存在。
如果你在寻找一种至少能关闭 AI 花哨功能的替代浏览器,请前往 Informer 目录的“浏览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