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二十来年,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十年 — 从 2020 到 2030 年 — 大概会被记住为“AI 炒作时期”。说真的,几乎凡是能从与大型语言模型集成中获得哪怕一丝好处的硬件或软件,都被打上了“AI-某某”的标签。我们收集了一些有趣、尴尬,甚至明显误导的案例;敬请期待,专题即将上线。
浏览器 — 几乎每一位上网的人都会使用的通用程序 — 也不例外。自 2025 年初起,出现了数款自称由 AI 驱动的浏览器,而 Google Chrome 和 Microsoft Edge 等中流砥柱也通过增强功能加入了这股潮流。
本文汇总了所有像样的 AI 浏览器所具备的功能。如果你还没决定是否把其中某款设为你的默认上网工具,或只是想要一份现代浏览器所能提供功能的清晰概览,请继续阅读。
AI 浏览器的共通能力
不管产品页面使用何种术语,所有由 AI 驱动的浏览器通常都具备以下能力(截至 2025 年 10 月下旬)。
- 翻译。 支撑 AI 的海量代码与数据在技术上被称为“大型语言模型”,因此,它们自然能掌握数十种语言并进行翻译。
- 写作辅助。 同样源于该术语中的语言属性,这意味着 AI 可以帮助你改进用词、语法和句式,甚至克服恼人的写作障碍。
- 摘要。 TL;DR(太长不看)如今已是任何 AI 浏览器的核心功能之一;它能化繁为简,但请记得,一些 LLM 比另一些更容易出现“幻觉”。
- 上下文感知。 你在 AI 浏览器中召唤的助手理应了解你当前打开且活跃的标签页,或者至少知道你此刻正在查看的那个。它的行为与建议应当纳入这些上下文因素。
- 标签页整理。 这项功能的实现细致与灵活程度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就是按某种属性(工作、学习、娱乐)对标签页分组,常配合颜色标注,并卸载或直接关闭一段时间未使用的标签页。
- 基于提示的日常任务自动化。 每一款主流 AI 浏览器都支持保存提示以备将来使用。这非常有帮助,它让你以奔跑的速度完成过去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的琐事。提示可以相当复杂:例如,你可以让 AI 收集某家公司的晨间新闻,并与一年前关于它的说法进行比较;或者让它按一系列操作调整图片的颜色;或者在各大网上商店搜寻某个产品并制作价格对比表;等等。
基于提示,AI 浏览器还能做的事情多不胜数,从路线规划到价格比较。一些产品声称具备代理式能力;它们可以替你预订航班,或下单点披萨。此类操作需要与你的一系列账户进行更深层的集成,而正如 OpenAI 的 Atlas 近期案例所示,目前看来这还谈不上十分安全。不过,这显然是此类软件将要发展的方向,因此至少在心理上做好准备,迎接那个浏览器远不止是通往全球网络之门的未来,仍是有意义的。